#人文游
#摄影
#自助游
北京 大概就是这样一个地方,知道一定会去,却未曾认真的将它提上日程,然后有一天,突然就启程了。
虽未曾生活在 北京 ,但这个地名却在成长的岁月里与我息息相关。
扎着羊角辫时嘴里每天便唱着“我爱 北京 天安门”,那时候并不知道 北海 公园的湖水在太阳和微风的附和下究竟有多美,却也动情的唱了很多年“让我们荡起双桨”。
还在懵懂时便在语文课上跟着史铁生先生的文章落下泪来,那时候的课堂很静,语文老师那台专属录音机里缓缓念出有关地坛的故事,不谙世事的我们趴着听着却不知怎的眼泪就充满了眼眶。
从前不知道故宫究竟有多大,却也听了那么多有关这里兴衰的故事。
脑海中太多关于 北京 的画面与故事,所以我来了,在这个温和的秋季。
来看我这个未曾谋面的,老朋友。

北海公园 | 遥望白塔,踩着一片金黄落叶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用这句歌词来概括 北海 公园最恰当不过, 北海 公园以湖为中心,周围是错落的假山、草地、小道,绿植是种满了的,环绕着公园的红墙在斑驳的光影下倒影着树的影子,实在好看。
我在一个天气正好的上午来到这里,一眼便爱上了。
公园的门票10元,后来发现我进的这个门是公园的侧门,并非热闹的正门,心里也在暗暗庆幸是从这个门进入到公园中的。
经过一片竹林,一路幽静,来到公园围墙边的石路上。
主路上分外热闹,可以听到小朋友的喊叫声和来来往往的聊天声,而石路上却没有多少人,我踩着青色的石头慢慢走着,看着那已经很有年代感的红墙以及丛丛茂盛的松树。
红墙之于 北京 ,总是被赋予特别的意义,只要看一眼便能深切的感受到,这是 北京 的颜色啊。
天气格外的好,红墙布满斑驳树影,青灰色的砖上已经长满苔藓,砖缝中发出绿色的小草,生机勃勃,也布满时光的味道。
如果把时间一点点向后倒退,是否也有看着这面墙上的光影发呆的人呢。
我很爱这方天地,久久在此停留,也索性将相机放在石头上给自己拍起照片。
初秋的 北京 ,不冷也不热,一年中这样温和的天气总是非常可贵的,将这样的时间用在户外也总是值得的。
一切还不萧瑟,小草油油亮亮,天空蓝蓝,太阳晒在脸上暖暖的,这是多好的当下呀。
离开青石小路来到大路上,波光粼粼的湖水园已不算是多么精美与时髦,但是我也相信来到这里的人不是为了寻找时髦与新意,也许对于本地人来说,这里是一个消磨时间的好去处,而对于旅游者来说,这里有着旧时光的味道。
我在想那些年,很多人都还是个孩子,最幸福的事不过是来逛一次公园,能被爸妈牵着手,买一串糖葫芦,奢侈的划一次船,那时根本不懂水波荡漾有多美,更不懂柳条随风飘摇是何等的意境,只是享受于家人的陪伴,和一切新奇的事物。
那时候,公园在一个孩子心中是多么重要啊。
在湖边踟蹰许久,继续沿着步道向前,小路上的人非常少,大片的草地还是翠绿,但已有很多落叶了。
柳枝还是青翠的,婀娜的身姿垂向湖中,我坐在路沿上休息,乐在其中的自拍~
正在路上走着,远远便看到那一树一地的金黄。
别的树和草地都还绿着,只有它,袭一身金黄外衣伫立于此,并将它脚下的土地铺满它的色彩。
那是我这个秋天第一眼看到的秋色,如此绚烂美好,此时深深的体味到泰戈尔所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
阳光斜斜的照过来,静美如此。
路过这里的游人都会不禁停下脚步慢慢欣赏这份美丽,而它,自顾自的美丽着,在太阳的照射下伸展身姿,在微风的附和下轻轻摇摆。
大概就是如此,一朵花,一棵树,都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它直达你的内心,俘获你,感动你。
那一瞬竟胜过千言万语,片刻的驻足便是最好的礼赞。
天朗气清,沿着湖边轻轻跺步,我毫无目的的看着眼前的这一切,竟有几分想象中的模样。
是微波粼粼的湖水,是随着水面荡漾的小船,是沿着湖岸茂密生长的柳枝和大片的绿色,是低低的带有飞檐走壁屋檐的建筑。
是正好的蓝天,怡人的温度。
有时会不甘一个人的寂寞,每每出游时也总希望三五成群,但有时却也偏爱着一个人的静默,一个人走着,总能发现很多细微的美妙,一个人,总也能在某一个角落长久踟蹰,直到拍下一张最满意的相片。
看着坐在路边休憩的人,谈笑擦肩而过的人,这时的自己是一个旁观者,一个记录者,捕捉着每一个我所喜爱的画面。
沿着公园转了大半圈,走到了热闹的大门,在这里,白塔近在眼前,路上都是和白塔合照的游客。
我来到门口的青石墙边,这里有火红的藤蔓条条垂下,秋季的色彩总是能很轻易的俘获人心,我又在这里停留许久,看着这些晕染的红色分外欢喜。
有些美,在其亘古不变,而有些美,在其短暂与不可停留,四季更迭,春来赏花,秋季赏叶,总是不厌其烦的,而这些自然中的万物也从来不令人失望,一片火红,一片金黄,便是一秋。
北海 公园是我所到 北京 城的第一个地方,因为刚好的时机,这里的美超出我的预期。
对于相同的地方不同的人有着千差万别的评价,其实不难解释,有关当日的天气,有关季节,有关所走的路径,有关心情,有关预期,综合而言,最为难能可贵的便是“刚刚好”。
幸运如此,我来了,而你美的刚刚好。

天坛 | 日落时分,是属于你的静寂

骑着自行车在 北京 的街道穿行,两边的行道树已有些泛黄,洒水车驶过,空气中飘着潮湿的味道,有时候车辆经过,会卷起几片落叶飞舞,我突然有种在旧时光中的滋味。
那时候的人们,就是这样骑着自行车在北平的街道上穿行而过吧。
所经过的街道,并不是我想象中十足现代化的模样,而是充满着某种说不上来的沧桑却稳重的模样,也许源于心境,眼看到的一切也带上了心中所想的滤镜。
来到天坛,其实是今日的意外,本想今日先到地坛却意外的定错了位,跟着导航来到了天坛。
既来则安,都是想到达的地方,只不过是先后顺序的问题。
天坛的门票是15元,联票34元。
若只买了15元的门票,就只能在公园中转转,不能进到园中园去,所以一般来参观的游客一定要买联票,才能看到祈年殿、圜丘台等地。
从前以为天坛就是祈年殿,到了后才发现天坛还是一个很大的园子,而祈年殿、圜丘台等在园子的中部。
天坛曾经是皇族祈祷祭祀的重要地方,如今我们已不大懂那些,来到这里也只为看看华美的建筑。我的目的也很简单,重点就是祈年殿,这座建筑实在太美。
穿过公园,来到祈年殿时已是日落时分,天边隐隐泛着红色,已接近日落时分。
刚到时祈年殿的正门依旧是人声鼎沸,但大多人很快拍完照便离开,并不多做停留,我围着大殿走了几圈,大殿的背面没有什么人,此时天边橙色的晕染和蓝色的天空衔接着,这里的空气稍稍远离了些嘈杂,一切显得庄重而严肃,寂静才是你原本的模样。
我暗自庆幸着是此时来到这里,人群已渐渐散去,我拍下这空旷的一幕,心下满足。
沿着游览路线参观完天坛的其他部分,天空已是渐黑。
记得刚刚进到天坛景区,看门口的地图时,一位野导游过来问我是否需要讲解,我自是礼貌的拒绝,没想到他竟然死缠烂打并且出言不逊,说道:“没有讲解,你根本什么都看不懂,就是白来了。”我是莫名其妙,我看不看得懂,关你什么事。
对于很多地方,我从来不求全面的了解它,我只想去看我感兴趣的部分。旅行这件事,不过就是求个愉悦,只要看的高兴了,于我来说也就足够了。

地坛 | 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如果说去 北京 的其他景点是为游览,那么来到地坛便有了更多的意义,这大概称得上是圣地巡礼吧。不知有多少人知晓地坛,来到地坛是因史铁生先生。
今次来到地坛,专门又再读了一遍《我与地坛》,这本书是读多少次都值得的,它是跌入谷底之人的心路历程,它缓缓的讲述了我们要悟很多年的道理。
史铁生先生写到:“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这是一个身强体健之人失去行走能力后的大实话,却也是我们活着最需要明白的道理。
他和失意的长跑家一起在这园子里待到天黑,开怀痛骂,骂完沉默着回家,分开时彼此叮嘱:“先别死,再试着活一活。”我们可以咒骂这让我们沮丧的当下,却也从来不要失去试着再来的勇气,他如是告诉我们。
后来我们所看到的,是他的 成功 ,是世人对他的赞誉,我们看不到感受不到的,是他撕心裂肺的痛苦,是他的迷茫他的懊丧,是他一次次绝望又从绝望中找回自己的轮回,这些,我们都不知道,而有地坛,静静的包容了他的一切,这里是史铁生先生人生转折的重要部分。
后来,地坛已不再仅仅是一个地方,它与他的灵魂心意相通。
如今的地坛,早已不是破败的模样,建筑被修建的整齐,树林的落叶也被清理的干净,这里,已没有谁的轮椅划过的车辙印,这里,也不再是人迹罕至的寂寥,这里,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聚集地。
这里,有种独特的祥和与令人心安的氛围,我想,我相信地坛也是有灵魂的。
地坛的门票2元,进入皇祇室需另买5元的门票。
比起天坛的宏伟,地坛是朴素的,这里的游客非常少,在这里待了许久也没有见到几波游客。又是夕阳渐渐染红天边的时候,一切显得空旷寂静,我很安于当下的氛围,在低矮的红墙边坐着,然后给自己拍起留影。
我在想,喜欢拍照的人总是不会寂寞的,拍景,拍人,拍自己,总有那么多可以记录下的事物。
离开皇祇室,来到地坛的公园里,小公园里很热闹,有许多聚集起来打牌的老人,还有很多在健身器材上锻炼的人,那场面真是热闹又接地气,当时的我也不禁笑出声来,人们是那么认真啊,认真的存在于当下的生活中,打牌的人用心的想赢,看牌的人甚至比打牌的人还要专注,健身器材上的人周而复始的做着一个动作,这是生活。
而我此时,却是一个旁观者,但我也安心于当下,记录下我也曾不经意参与到的生活中。
地坛里有一条比较出名的银杏道,时值十月中旬,银杏还未黄透,但也已有了几分银杏大道的意味,树枝肆意伸展遮天蔽日,地上已有些许金黄落叶,我想,当这些叶子全部变黄,那一定是更美的画面。
银杏大道上聚集了很多前来拍照的人,拍的被拍的都是一副高兴模样,此时却有点遗憾没有同行人帮我拍几张照片了。
毫无目的的在黄昏的公园走着,捕捉着那些我喜欢的画面,这里的一切都是朴素的。
看着夕阳,想起了史先生在《我与地坛》的文末写到:“但是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散布烈烈朝辉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当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吗?”
此时此刻,地球的另一面,许是有正在期待 朝阳 的人群呢。
地坛公园实在是一个充满着生活气息的地方,一路走来,见了许多聚在一起打牌的,锻炼身体的,合唱的,打太极拳的,练习乐器的,散步的人群。
这是一个太过普通又平常的日子,地坛已不复寂静,但它带给人们的东西,也许一直都没有改变。
心下的放松与安然,我想我感受到了。

故宫 | 历尽沧桑,不改风姿

初见故宫,始于角楼。
在天气正好的 北京 街道上走着,踢着路上的落叶,竟不经意间来到护城河附近,没有刻意追寻的,一个转身角楼便出现在我的视线中。
它在一片绿树的簇拥下威严伫立,平静的河水倒映着它的身姿,正是那最经典的一幕,曾在许多大师的照片中见到过的模样。
此时的天真蓝呀,属于 北京 的深红色从不显得轻佻,在这天地之间,它已历经沧桑。
沿着河边散步,走走拍拍,很快便来到了故宫的后门,今日是周一故宫并不开门,所以它的门前是格外的清净,我也匆匆路过,待明日再来一睹其容。
周二的早晨,早早出门,经过几十分钟的排队和严格的安检终于来到天安门前。这里,一边是广场上热闹拍照的大片人群,一边是庄重的天安门与恪尽职守站岗的军人。
即便已经在图片上看到很多次,但当自己真正站在这里时,也有几分恍惚,是天安门啊。
穿过天安门,便是故宫的入口,这里早已排起了长队,除了国人,还有很多外国人的面孔,我想这里值得每一个喜欢 中国 文化的人来参观。
我去时故宫的门票50元,现在稍有涨价,在网上买55元左右,故宫现在已实施电子门票,提前在网上购好票,直接拿身份证刷即可。
故宫的门票售价实在非常良心,每每遇到动辄两百多门票的景点我都不禁深深的赞美故宫~
此时的人是非常多的,穿过护城河前往大殿的人密密麻麻的集中在一起,而侧门却没有什么人,我不是爱凑热闹的人,于是专挑人少的地方走。
进入故宫,尤其是在人少的地方,会有种穿越之感,也不禁伤古悲秋起来。历来风云变幻,一个朝代接着一个朝代的兴起与衰败灭亡,此处曾上演过多少故事,又有多少人从踏入这里就再也没有看过外面的世界。
现今的我们无法想象古人生活在此处的模样,也正如曾生活在此处的皇族不会知道终有一天这里会成为人人都可参观的景点。
斯人已逝,唯有建筑群看尽沧桑依旧不改其风姿。
白色的石栏,青色的地砖,红色的墙面,黄色的屋顶,正所谓琼楼玉宇,雕栏玉砌。
古人对于建筑是如此讲究,一块石栏上也会有静美的雕花,一个屋檐更是不知花费了多少功夫,从结构、色彩的颜色,雕花的样式都是一丝不苟,这是最 中国 的美。
大多游客都是沿着中轴线的顺序参观,所以偏殿的人极少,我很享受远离吵闹处的冷清,也有了很多心思去仔细观察每一个墙面,每一处屋檐。
你看仅是那墙上的装饰,就不知花费过多少心思,如此精细又如此对称,那是我所羡慕的工匠精神,不求速度,不图省事,做一样便成一样。我相信也唯有真正用过心的东西,才能够得以长存。
故宫的美,在其大,也在其微,大在于其整体的布局,在其规模的宏伟,而微在于其中的每一个小角落都自成画面,将每一个细节单拿出来都经得起推敲。
我更爱微小的美好,走到每一个无人的角落,惊喜的发现属于自己的故宫画面。
虽然没有带三脚架,却也总能找到适合的放相机的地方,相机放好了,便一个人高兴的玩起来。
一个人出行想要给自己拍下留影就一定不能有偶像包袱,也无需去在意他人的眼光,当然也尽量不要影响他人的游览。
自己给自己拍照,总是放松而有耐心的,所以拍摄的效果也是尽人意的。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虽是学过历史,但对于很多事情还是一知半解,对于中轴线上一层又一层相似的大殿实在看不出所以然来,所以索性来到旁边的小路上,探寻一个又一个幽深的小巷。
这些小巷里大都是古代嫔妃居住的地方,我虽拿着地图,还是常常弯弯绕绕找不到方向,不知古时的女子是如何穿梭于此,又是怎样打发一日又一日的时光。
我想故宫的精雕细琢值得用一切美好的语言去赞颂,任何地方都是一丝不苟,恰到好处的美着。
小巷里的一些建筑已显破旧,但却丝毫不让人觉得破坏美感。
继续向前,此时已经没有特定的路线,只是随心的走着,喜欢哪里便靠近哪里,觉得哪儿美便停下来拍几张相片,不知不觉走到了玉翠亭,远远的便看到藏于角落的小亭和亭前姿态优美的杏树,它们在一方水池边安静相伴。
在照片里看到过这棵树春天开花时的模样,那是婀婀娜娜,别有一番春意的,如今是秋,树叶还是绿色,比起春季少女时的模样现如今又是安然沉稳的。
亭子的顶上已经长出了植物,便可见其年岁,我想故宫这方土地也是极有灵性的,万物生发欣欣向荣。
又是一日的好天气,最爱看光影布在红墙上的画面,影影绰绰极有意思。那年那岁,可曾有小主坐在此处赏鱼聊天呢。
经过御花园时本想拍些照片,奈何人实在太多无从下手,于是参观过便离开了。
一路走到后门,出到现代化的马路边,一场穿越的梦结束了。故宫之大,想我今日的所见定不及其十分之一,而我也深觉值得,我喜欢那一抹红,一道斜阳。

转胡同 | 误入寻常百姓家

本来是打算去恭王府的,奈何到的时候发现人太多,实在不想挤热闹于是改主意在附近的胡 同里 转起来。
胡同附近有许多人力车,曾经的交通工具如今已经成为旅游观光的一种特色体验,他们载着客人吆喝着穿过大街小巷。一路看来,坐人力车的欧美人居多,这于他们而言应该是种新奇的体验吧。
我闲来无事自不需要代脚,漫无目的的在附近溜达起来。
做攻略的时候看到多有名的胡同,但那些地方也都如诸多古镇一般,成为了商家的聚集地,所以行程中并没有安排。
有当地建筑风格的商业街无可厚非,但来到这种还住着寻常人家的胡同却也更让人更喜欢些,人家晾晒的被子,坐在家门口晒太阳的老人,爬满人家院墙的藤蔓,这里充满着烟火气。
是属于 北京 的清一色的青砖,举目四望没有高楼,暖暖斜阳洒下,在地上铺出屋檐的影子。
时不时有吆喝着的人力车成群路过打破这宁静,而后走远。
我在异乡有着这样一个无须赶路,漫无目的顺着胡同转悠的午后,心下放松,脚步轻盈。高兴了便多走写,累了便坐在树下,看小孩子捡着地上的落叶,嘴里还念念有词的数着数,一阵风吹过,放在一旁的叶子被吹散,她又继续耐心的重新捡回来。小时候闲暇的日子,总是那么好打发的。
也不知转了多久,从胡 同里 走到了大路上,光影下的人力车夫突然让我想起了骆驼祥子。
他从农村来,为了买一辆车的梦想而奋斗,当梦想成真后车却被人抢走,他又能做些什么,城市对这样的小人物总是残酷的,正如史先生所说,人生休论公平。我想如今奋斗在 北京 的,还有成千上万个祥子,他们从事于各个行业中,为了心中的那个梦想奋斗挣扎着。
世事百态,人有万般境遇,我们谁又不是祥子呢。
只希望如今这城市,能待我们温柔些。

食在北京

🌟庆丰包子铺
也没有特意寻找,和朋友从798艺术区出来以后商量着吃什么,走到这家店便就进去了,点了几种馅的包子味道都不错,还点了炒肝尝了尝,味道还蛮喜欢,但是吃多了就会有点腻。
这家店应该不算在热门旅游地,看着当地人较多,摆盘也不那么讲究,当然价格也是非常亲民的,差不多三个人人均20左右。
隔了几天又去了某个旅游热门区的庆丰包子铺分店,店内是人声鼎沸,菜品是装的很精致,但价位也比上次那家高出一些,不知为何包子的选择也要少一些。
🌟炸酱面
因为偏爱面食,炸酱面是吃了好几顿的,面店也都是路边随便看见就进去吃了,味道都差不多,配菜稍有不同。炸酱面的酱真的特别入味,个人还蛮喜欢的。一碗的价额在8-15元左右。
🌟老 北京 涮羊肉
没有去特别有名气的店,室友带我去的这家店叫做京 虎门 爆肚涮肉,店内的装修风格非常喜欢,充满着老 北京 的味道,店内除了涮肉还可以品尝爆肚,木炭的铜锅,清汤锅底,涮出来的肉再沾着特制的料碗,是特色的老 北京 涮肉了。
不同于其他火锅,老 北京 涮肉的料碗是用芝麻酱、豆腐乳、韭菜花酱调制而成,芝麻酱占大多数,有些人可能吃不惯这种料碗,我还觉得蛮不错的。
这家店差不多人均70左右,价格也很合适~
🌟 北京 烤鸭
烤鸭同样没有去很有名气的店,也是室友带来的一家店,不得不说在 北京 吃到的烤鸭确实要比在家里吃到的香很多。
酥脆的鸭皮就着跳跳糖吃还是第一次,这种吃法真的很有意思。片好的鸭肉和酱料、大葱、黄瓜卷进面饼里,一口咬下去就很满足!最后再喝一碗鸭架熬制的汤,美滋滋~
好像来到 北京 吃过了烤鸭才算是真正的来过了。其实觉得也不必去那些攻略里颇有名气的店里凑热闹,在各种点评、团购上稍微向下拉一些,去一些不是所有人都能叫的上名字的店家,也许也是不错的选择。
吃完这顿烤鸭,便是真正来过 北京 了。
但其实真正开心的并不是烤鸭有多美味,而是难得的和大学的室友相聚于此,此时的她们都有了想要托付一生的爱人,我们坐在一个桌上依旧如往日般的嬉笑怒骂,相聚只是短暂,但时过境迁后还能够相聚已经足够。
起初大家动了去 北京 的念头,还是上大学时,那时候宿舍分到了一个 北京 的姑娘,大家便笑说要五个人一起组团去她家玩,可是她家从胡同搬到了高楼里,她的妹妹从小小一点点到进了幼儿园,四年过去了我们还是没能一起去过 北京 ,这大概算是大学时的遗憾之一了。
后来艳到 北京 工作,在她热情邀约下,我便突然动身来到了 北京 。
和艳儿一起睡在她精心布置过的屋子里开属于两个人的卧谈会,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在长城气喘吁吁的上下着楼梯,在风里冻的发抖然后去吃了火辣的 四川 火锅。
又见到了因为喜欢五月天而相识的吴磊,两个人总是有很多共同话题,在 成都 相识又在 北京 重逢也实在很有缘份。
和睿睿一起去了颐和园,在秋季的清华大学拾起金黄的银杏。
终于一起走在 北京 的街道上了,艳儿如是说道。
我将 北京 之行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见到久违的朋友及相伴的时光,还有一部分是独自游走在 北京 的街头的时光。
这篇游记便记录的便是在 北京 独行时的所见所感,我所喜欢的红墙青砖,及幸运的好天气。
关于 北京 的攻略网上已经太多便不再赘述,这篇小游记大多是自己的所见所感,我也始终相信,唯有真实的情感,才让每一篇文字赋有灵魂。
越来越觉得,旅行这件事总是很难客观起来的,无论你说一个地方好或是不好,都有人持反对意见,因为不同人所到相同的地方,其天气、经历、心境、情绪及预期值都是不同的,很多因素所组成的对某地的评价也是不同的。看到有人说写攻略的人都是骗子这种话实在是心中有气,写游记首先为的是记录,再者是分享,你可以参考也可以不参考,何来的骗子一说。
还有人说,旅途哪有你们写的那么美好,怎么什么都说好,旅途当然不全是美好的,但是人想要记录、分享出来的往往都是美好的,不分享那些自己觉得好的,难道要详尽描写自己如何提着行李上下台阶,如何打发漫长的车程,如何东倒西歪的挤早高峰吗,世界上已经有太多的不美好和负能量,唯独希望将旅途中那些个细碎的好时光分享出来,至少在你看那些图片和文字时是愉悦的。
我也正是看到了那么多旅途的好分享,才踏出了一步又一步,也正是相遇了太多温柔,才得以成为今天的自己。
希望不要失去呀,那些坚定要将相遇的好时光所记录的心情。

本游记著作权归@筱莲_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